创新与思政融合 设计赋能未来|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系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交流展
发布日期:2025-05-13 浏览次数:
5月6日,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系"课程思政"主题教学成果交流展在逸夫楼逸雅厅开展。展览紧扣"创新成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"主线,通过数字媒体艺术、视觉传达设计、校企合作实践三大板块,系统性呈现28组跨年级作品、16门专业课程的育人成果,以艺术语言诠释新时代设计教育的思政探索。开幕式当日,学院领导班子与师生代表共同观展,并就作品创意、思政融合路径等展开深入交流。
多元碰撞:传统与现代的创意交响。展览现场,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设计语言交织激荡。视觉传达专业《生肖兔.猴》系列作品,将十二生肖造型解构重组,通过图形的创新创造实现非遗文化的现代化化转译;数字媒体艺术团队创作的《文物》,运用3D投影技术再现通辽市博物馆的珍贵文物,系列作品还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虚拟博物馆设计,让古老传说在赛博空间中焕发新生。这些作品既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,亦展现出青年一代“以设计赋能文化传承”的创新自觉。
服务社会:设计力量回应时代需求。地方合作板块成为展览亮点,学子们立足地方发展需求展开设计实践。为赤峰高铁会客厅打造的场景概念设计,将红山结构与现代极简美学融合;航天IP形象设计《兔灰灰》系列,以草原中活泼的兔子重构航天员形象;《马背上的约会》新媒体项目,通过为本地马场定制公众号视觉体系,探索数字经济与传统牧业的跨界链接。这些成果彰显了设计教育“从课堂到社会”的实践转向。
红色传承:思政元素融入艺术表达。在思政育人主题展区,《巾帼英雄》红色文创系列引发关注。作品以“学习强国”平台数据为灵感,将党史关键词转化为三维IP设计;《雷锋日记;友友爱爱》系列数字IP设计,结合当代审美语言重构经典故事。策展团队创新采用“课程+项目+展演”三维模式,使红色文化浸润于字体设计、品牌包装等专业课程,实现价值观引领与审美教育的同频共振。
本次展览不仅是对设计系“新文科”建设成果的阶段性检验,更构建起“专业教学-思政育人-社会服务”三位一体的创新范式。据悉,部分参展作品已进入成果转化阶段,即将在地方文旅开发、城市品牌建设中发挥实效,真正践行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教育理念。
展览信息:
时间:2025年5月6日-5月20日
地点:内蒙古民族大学逸夫楼二楼展厅
主题:设计系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交流展

作品展示



观展现场